(通讯员 张博谦)当艺术专业遇上乡村振兴,会碰撞出什么样的火花?近日,音乐与舞蹈学院的教职工带着这个问题,走进谷城县五山镇堰河村,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传承红色基因 助力乡村振兴”主题工会活动。学院党委书记姜俊毅、副院长麻华、党委副书记兼工会主席姚朏朏带队,和教职工一起,在青山绿水间上了一堂别开生面的党课。

打卡“网红村”,红色故事“看得见”。堰河村是个“宝藏村”——全国文明村、先进基层党组织、国家4A级景区,还是襄阳市中共党史教育基地。老师们第一站就直奔堰河村史馆。在这里,没有枯燥的说教,只有“看得见”的奋斗史:一张张泛黄的老照片、一件件带着岁月痕迹的农具,把大家拉回到基层党组织带领村民“逆袭”的年代。讲解员口中的“穷山村变美乡村”故事,比任何剧本都更动人。老师们边看边感叹:“原来党建引领不是空话,是真的能带领大伙儿把日子越过越红火!”
田间地头开讲,党课也能“唱”出来。参观结束后,姜俊毅书记就地取材,在村史馆里开讲了一堂“定制版”实践党课。她巧妙地把堰河村的发展故事和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结合起来,给老师们划重点:“红色资源是最好的‘教材’,乡村振兴是最活的‘课堂’。”她还不忘给音乐舞蹈专业的老师们“布置作业”:要把习近平总书记对文艺工作者的嘱托记在心里,用专业技能为乡村文化“加码”,让“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在田野里生根发芽。“咱们的专业不是只在舞台上闪光,更要在祖国大地上绽放!”姜书记这番话,让老师们连连点头。
青春告白祖国,艺心赋能乡村。这次“实地参观+现场党课”的“套餐”活动,让老师们收获满满。大家纷纷表示,要把这次“充电”转化为“续航”的动力,把专业与乡村所需精准对接,用艺术为乡村振兴“奏”出新乐章。音乐与舞蹈学院也将以此为新起点,在“十五五”规划的蓝图上,继续书写“艺心向党”的完美答卷!
审核:姚朏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