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湖北文理学院工会委员会

电话:0710-3590737

邮编:441053

地址:湖北省襄阳市襄城区隆中路296号

你当前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信息公开
二届一次教代会《学校工作报告》
作者:管理员   录入时间:2017/01/16 16:15:42
来源: 校工会    上传时间:2017-01-16

高举创建旗帜  加快改革步伐  扩大发展成效

为早日建成高水平综合性大学而奋斗

——在湖北文理学院第二届教代会暨工代会第一次会议上的工作报告

(2017年1月14日)

丁世学

 

各位代表,同志们:

现在,我向大会做工作报告,请予以审议,并请各位特邀代表和列席代表提出意见。

一、2016年工作回顾

2016年,是学校“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一年来,学校党委行政团结带领广大师生员工,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以来历次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以大学创建为主线,全面推进内涵建设,学校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升,综合办学实力不断增强,为学校事业持续健康发展进一步夯实了基础。

(一)加强内涵建设,推进学校科学发展

1、凝心聚力汇智,科学绘制五年发展蓝图。编制完成学校“十三五”规划,明确未来五年学校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重大举措,推动了人才培养、学科建设与发展、人才队伍建设、科技与产业发展、信息化建设、校园文化建设六个专项规划和各教学科研单位“十三五”规划的制定与实施。

2、深化教学改革,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一是专业建设不断加强。2个专业获新增学士学位授权,2个专业获省级“荆楚卓越工程师”项目立项。二是课程建设扎实推进。60门课程达到校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或精品课程标准,2门课程达到“慕课”标准;63门课程实施“翻转课堂”等改革;立项建设课外实践创新训练课程11门、特色教材和立体化教材78门;学生选修网络优质课程的人数持续增加。三是实践教学改革成效明显。新增校外实践教学基地14个,获批省级实习实训基地1个;组织实施教学平台建设项目41个,立项建设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5个;成功召开实验室建设管理与实验教学工作会议,就改进和加强实验教学形成共识,出台系列改进措施和配套制度。四是基本实现教师专业发展能力培训全覆盖,应用型人才培养能力不断提升。五是创新创业教育成效显著。分阶段教育教学模式不断完善,培训学生3200人次,获批培训补助专项经费39万元;创业园区功能日益完善,入驻创业团队51个;获知识产权强省建设推进项目、省级创新创业俱乐部、省级“众创空间”各1个。六是全面启动审核评估评建工作,教学基本项目建设日益规范,质保体系趋于完善,质量监控更加规范有力。人才培养改革成效可喜,获批省级教研项目7项,发表教研论文204篇;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获国家级立项10项、省部级30项,获省部级及以上学科竞赛等奖励225项,其中国家级67项。

3优化资源配置,学科整体实力有效拓展。一是整合学科资源,调整优化8个学科(群)空间布局,三级学科建设体系不断完善;打造学科特色领域,机电汽车优势特色学科群获省“双一流”项目600万元专项资助,新增省级重点(培育)学科1个;立项资助开放基金项目196项,凝聚科研力量作用明显。二是加强20余个学科科研平台建设,全年共投入5100余万元;建成未来五年学科科研平台建设项目库,入库项目达185项(期),持续滚动建设格局基本形成。三是立项建设10个校级专业硕士学位点,硕士学位授权单位和专业硕士授权点申报工作稳步推进;全程联合培养研究生30人;新增省级研究生工作站1个。四是完善学科建设绩效考评体系,对学科群首席负责人、学科负责人、学术带头人和学科科研平台与学科团队进行考评,进一步增强了学科建设活力。

4、完善制度体系,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升。一是不断完善科研管理制度体系,优化科研运行机制,为科研事业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二是全年投入教师科研能力培育基金100万元,重点扶持项目60项,获批国家级项目10项,省部级项目35项,市厅级项目58项,省技术创新专项重大项目实现突破;同时,在华中科技大学的支持下,承担国家重大专项子课题项目1项,经费246万元。三是科技团队平台建设与科技成果奖励取得新成绩,获批省部级科技创新团队1个、省级科研平台3个,省部级科技成果奖4项,市厅级成果奖57项。四是发表高水平论文(专著)144篇(部),其中收录论文111篇,科研成果水平不断提升。五是专利工作再创新高,获授权发明专利13项、实用新型专利78项、软件著作版权登记23件。

5、坚持育引并举,师资队伍建设增量提质。一是加大教师培养力度,全年组织教师参加国内外研修访学、单科进修、短期培训等250余人次;青年教师博士化工程深入实施,13名在职教师加入博士(后)行列。二是创新引才形式,拓展引才渠道,全年引进教授博士26人,数量名列全省同类高校前茅,与重点学科契合度达71%。三是积极推进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工作,聘任客座(校聘)教授、“隆中学者”和学科建设顾问共6人,获批省政府专项津贴1人,落实人才资助经费及配套经费211万元;组织实施高层次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的聘期考核和绩效评价,有效提高了外聘人才、团队的引进效益。四是深化教师职称评审改革,继续开展学术成果相似性检测工作,重成果质量的政策导向进一步确立,40名教师晋升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五是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启动了二级学院人事制度试点改革工作。

6加强学生工作,立德树人任务落在实处。一是课外实践育人工作取得长足进展。深入实施“隆中山下党旗飘”工程,“班级建设年”活动顺利开展,“学在隆中”、“五个校园”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学生志愿服务活动蔚然成风,获省级及以上表彰奖励15项,“格桑花”支教活动受到《人民日报》等媒体点赞。二是认真落实各项资助政策,扎实做好各类困难学生帮扶工作,全年发放各类奖助学金1900余万元,受益学生7000余人次;心理健康普查学生1万余人、咨询600余人次。三是政工队伍建设不断加强。举办政工沙龙15期,组织100余人次参加各级各类培训,获批团中央、省级项目及成果奖共4项,辅导员工作坊育人功能增强,政工干部职业化专业化水平实现新提升。四是做好招生就业工作。实行招生宣传工作责任单位领导下的站长负责制,较好完成了年度招生工作任务,文理科录取线继续保持较大优势;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和创业率分别达到93.46%、4.78%。

7、加强合作交流,社会服务能力持续增强。一是深度融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横向科研项目工作稳步推进,全年签订科技合同85项,实现项目经费727万元;产学研合作项目立项82项,新增科技成果转化4项;1300人次参加“三进”活动,社会影响持续扩大;校地合作又有新进展,与4个县市区政府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二是积极拓展对外交流合作。中外合作交流本科办学项目年度招生80人;与加拿大爱德华王子岛大学合作举办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教育项目;首开学历留学生教育,获批录取43人;80余名师生出国(境)学习培训,20名学生赴国内外大学游学;与3所国外高校签订友好交流协议;华中科技大学、西南大学、武汉科技大学对口支持合作工作有序开展;成功举办第三届汉江论坛;牵头制定汉江流域大学联盟章程及有关制度,圆满完成作为轮值理事长单位的年度工作任务。三是大力支持工研院建设发展。新增资产3300余万元,获批建设经费3500万元,东津基地即将投入使用;技术合同金额538万元,联合研发工作效益明显,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能力不断增强。四是资产经营公司整合优势资源,深化运营改革,创新运营模式,实现营业收入897万元。五是“精准扶贫”和“三万”活动扎实开展。确立了以生态旅游和电商销售带动种植业与养殖业发展的产业发展新模式,建成高山有机蔬菜种植技术研究示范基地,为扶贫村新建有关基础设施,基本完成年度脱贫计划,其中大学生参与“精准扶贫”工作受到《中国教育报》等媒体关注报道。

(二)提升管理服务水平,保障能力不断增强

1实施大学章程,推进依法治校。一是以大学章程为统领,建立健全多项工作制度,形成较为完备的制度体系;湖北省“依法治校示范校”迎检工作准备就绪。二是修订完善党委全委会、党委常委会、校长办公会议事规则及相关配套制度,规范决策程序,提高决策水平;颁布《学术委员会章程》,成立新的学术委员会及专门委员会,学术治理作用日益显现;坚持和完善校院两级教代会制度,教职工参与学校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渠道不断拓宽;加强信息公开,师生及社会民众知情权不断扩展。三是规范各类经济行为,提高资金使用效益。重视内部审计工作,组织审计465项,审减金额652万元;合理选择采购方式,完成政府采购项目210项,节约资金887万元;深化预算改革,规范财务管理,财务专项检查整改效果较好。四是及时处理各类信访事项,回应师生关切,网络舆情监控和信访处置能力不断提升;机要保密工作落在实处,电子政务内网高效运行。五是单位部门岗位责任意识不断增强,校院两级班子成员和领导干部履职尽责情况良好。

2、提升服务水平,重视民生改善。一是加强内部管理。继续教育工作规范,办学路径不断拓展。注重数字化校园建设与维护,信息化建设逐步实施。新增图书6.8万册,校地信息资源与服务协同共享机制初步形成。优化后勤体制机制,服务保障能力不断增强,完成年度营利500万的目标。学报办刊质量不断提高。档案馆馆藏资料进一步丰富,完成学校2015年年鉴编纂工作;开设专门服务窗口,服务能力和成效显著提高。校医院克服条件困难,基本医疗救护工作落在实处。二是加强办学资金筹措,投入9600余万元加强教学科研学科和人才队伍建设,新增固定资产1亿元,支撑大学创建能力明显增强。三是高度重视民生工作,认真落实国家相关政策,教职工收入水平稳步提升;投入3000万元加强校园基础设施建设。四是深化综合治理,内保工作日趋规范,7*24小时应急值班带班工作有序运行,校园及周边环境整治效果明显,获批省级平安校园。五是启动学校整体迁建工作,各项工作进展顺利,办学空间的瓶颈问题有望解决。

(三)切实加强党的建设,牢牢把握办学方向

1、理论武装不断强化。一是落实校院两级党委中心组学习制度,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牢牢把握学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坚定了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二是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委部署,“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成果不断巩固扩大,“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深入开展,广大党员干部“四个意识”不断增强,管党治党主体责任落在实处。三是以“四有”好老师为标准贯彻执行教师守则,师德师风建设成效明显。四是不断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主渠道作用有效发挥。五是宣传报道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学校知名度和美誉度不断提升。

2、党的组织建设纵深推进。一是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完善二级学院党政联席会议制度,治理体制机制科学规范。二是继续深化“三服务一立功”主题实践活动,持续推进“双带头人”培育工程,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得到落实,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评议考核机制不断完善,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充分发挥。三是外派挂职锻炼干部3人,同时丰富干部教育培训内容,有效拓展了干部视野;调整交流处级干部17人次,推动了相关工作开展。四是开展党组织关系集中排查,共排查党员1万余人。

3、反腐倡廉建设力度加大。一是认真落实党委主体责任和纪委监督责任,强化党风廉政建设,完善廉政风险防控体系,及时查处了违规违纪行为。二是中央八项规定、省委六条意见有效落实,党风政风持续好转。三是立足大局,全力以赴,高标准完成省委第八巡视组相关巡视配合工作,为完成巡视工作第一阶段任务创造了良好环境条件。

4、保持团结和谐稳定局面。一是成立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积极引导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立足本职岗位,有力支持了学校建设发展。二是贯彻落实中央群团工作会议精神,群团组织的政治性、群众性、先进性不断加强。三是关心离退休老同志生活,全面落实各项政策待遇,有力促进了和谐校园建设。

各位代表,同志们:

2016年学校事业所取得的成绩,是省市两级党委政府和主管部门、社会各界关心支持、指导帮扶的结果,更是全校师生员工团结奋斗、努力拼搏、无私奉献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学校,向全校师生员工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学校年度工作还存在一些不足,主要是:推进综合改革步伐偏缓,学校发展活力受到影响;少数干部担当作为精神不足,干事创业劲头出现衰减迹象;积极顺应政策形势不够,创新发展举措还比较欠缺等,学校将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2017年,在全面推进学校工作的同时,要举全校之力,冲刺硕士学位授权单位申报工作;要加强督促指导,扎实做好审核评估评建工作;要积极配合,稳妥做好学校整体迁建工作;要强化主体责任,全面落实从严管党治党和履职尽责管理的各项要求。

各位代表,同志们:

前些天,襄阳市第十三次党代会确立了“提升首位度、打造增长极、争当排头兵”新的历史方位,为学校事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发展环境。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我们将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自觉践行“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校训精神,坚持传承“敢为人先,乐于奉献”的优良传统,着眼于“双一流”建设总体目标,按照“建成支点,走在前列”的战略部署,积极投身“两个中心,四个襄阳”建设,以改革创新精神扎实推进综合性大学创建工作。

二、扎实做好2017年工作,不断扩大创建成效

(一)指导思想

深入学习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高举综合性大学创建旗帜,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持续深化内涵建设,有序推进综合改革,努力提升办学实力,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召开。

(二)主要工作目标

1、以优异成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人才协同培养的统领作用充分发挥。获批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2项。

2、获批硕士学位授权单位和专业硕士授权点立项建设。

3、获批国家级科研项目15项以上,省部级科研项目35项以上;获批省部级科研成果奖5项以上,成果转化5项以上,发明专利授权12项以上;科研经费争取达5000万元以上(含校企联合科研基金3000万元),结构不断优化。

4、引进教授博士30人以上,与重点学科的契合度达到70%以上;新增高层次人才工程人选2人以上。

5、足额完成年度招生计划,确保录取分数线保持在同类学校前列,本科生报到率超过97%;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超过90%,毕业生自主创业率超过4%。

6、有序推进二级学院(部)和党政机构调整改革、后勤管理体制改革及新机制“试点学院”综合改革;完成中层干部换届工作。

7、推进智慧校园建设,一卡通及依存系统和网络通讯及应用系统如期投入使用。

8、扎实做好省委政治巡视反馈意见整改工作。

(三)主要工作任务

1、加强党的建设。(1)加强理论武装和思想引领。牢固树立抓好党建是最大政绩的理念,以更高标准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更加自觉地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召开全校思想政治工作会,全面贯彻落实全国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修订完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发挥党委领导核心作用,切实履行好管党治党、办学治校主体责任,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充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育人功能;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加强阵地建设管理,提升舆情监控能力。(2)加强组织建设。突出抓实基层党支部建设,充分发挥支部战斗堡垒作用;深化“三服务一立功”活动,推进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以实绩为导向完成中层干部换届,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干部队伍;加强党员教育培训和日常管理,开展“党员先锋岗”创建活动。(3)加强作风建设。践行“三严三实”要求,巩固扩大“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成果;坚持不懈纠正“四风”,认真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委六条意见,坚决查处违规违纪行为;深入开展作风效能建设年活动。(4)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成立主体责任办公室,督促各级党组织履行从严治党政治责任;认真贯彻执行《准则》、《条例》,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强化党内监督;压紧压实“两个责任”,落实责任清单,加强痕迹管理;加强党风党纪教育和廉洁文化建设,不断增强干部职工廉洁自律意识;坚持责任承诺制度,完善检查考核制度,探索建立纪委派驻制度,落实纪委监督责任;强化执纪问责,认真实践监督执纪“四种形态”。(5)加强制度建设。完善校院两级党委中心组学习制度,认真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提高民主决策水平;认真落实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完善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评议考核工作。(6)加强统战工作,筹备成立归国华侨联谊会,统筹抓好对党外知识分子的政治引导工作。

2、加强人才培养。(1)继续推进以二级学院教学工作、本科专业和核心课程为主的教学评估,提升审核评估评建工作成效。(2)统筹推进专业、课程、实验室、实践基地、教材、团队等教学基本建设。(3)以课程教学、实践教学为主要抓手深化教学改革。(4)全面落实2016年实验室建设管理和实验教学工作会议精神。(5)优化校企协同培养体制机制。(6)针对性开展教师专业能力培训和新进教师教学技能培训,大力扶持教学研究。(7)扎实做好临床医学专业认证准备工作。(8)完善质量保障体系的系统建设并有效运行。(9)探索实施创新教育、创业教育和知识产权教育“三位一体”教育模式,建好创新创业孵化与服务平台。(10)组织开展好学生赴国内外大学游学工作。

3、加强学科建设和研究生教育。(1)加大校级专业硕士点建设力度,确保硕士学位授权单位和专业硕士学位点授权立项建设。(2)加强学科内涵建设,彰显学科群、重点学科和学科方向的辐射带动作用;不断完善三级学科建设体系,立项建设第二批校级重点学科;主动对接湖北省“双一流工程”项目,争取获得更大受益面;整合学科平台资源,实现共建共享机制;完善学科管理体制机制,强化绩效管理;加大食品科学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等学科建设力度,力争在重点高校帮扶、团队引进、平台建设、研究生培养、硕士点建设、成果汇聚等方面取得较大成效;汇聚学科核心成果,提升学科影响和学术声誉。(3)深化与国内知名高校的对口支持合作,着力推进农产品精深加工研究院规划建设工作;全面完成联合培养研究生工作。(4)大力支持分子医疗中心提档升级。

4、加强科技创新。(1)完善科研纵向科研项目子课题、横向科研项目和专利代理等制度。(2)加强项目、平台申报和成果培育。加强学科分类指导,继续实施教师科研能力培育项目,拓展高级别项目申报途径,稳定项目数量质量,扩大科研经费规模;统筹推进加强成果培育和项目绩效管理,提升高水平论文、著作、发明专利等科研成果的数量质量;扎实做好省级校企共建研发基地、中青年科技创新团队、省部级科技成果奖励、国家级行业协会奖的培育与申报工作;增加产学研合作基地和战略合作单位,积极联合申报省级及以上重大专项。(3)加强学术委员会和科协建设,充分发挥其作用。(4)加强学术交流,积极搭建学术研究与交流平台,主办承办有影响力的高层次学术会议,寻求以科研课题为载体的国际合作机会。(5)积极打造办刊特色,不断提高《湖北文理学院学报》学术水平。

5、加强人才人事工作。(1)召开人才工作会议,全面总结研究人才队伍建设。(2)完善人才引进政策与机制。落实二级学院人才引进主体责任,实行二级学院人才引进工作校领导包保制度;拓展人才信息收集和招聘渠道与模式,与重点高校、科研院所建立稳定的人才基地和人才信息库;加大拔尖人才引进力度,争取政府部门支持,用好用足政策,创新引才机制;积极鼓励在职读博教师返校工作;扎实做好跟踪服务工作,保持人才队伍稳定;推行新进人才试用期、聘期考核和持证上岗制度。(3)加强教师培训管理工作。完善教师培训管理制度,加大教师应用实践能力培养提高力度,改进实验技术队伍建设和培训工作。(4)加强人事工作。扎实推进二级学院人事制度试点改革工作,引导教师做好职业规划,推进教师专业发展和分类管理;加强调研论证,为全面推行人事制度改革做好准备;改革完善职称评审制度,发挥导向激励作用;深化绩效工资分配制度改革;适时启动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和人员基本工资调整工作;推进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

6、加强学生工作。(1)加强学生教育管理。研究落实教育部新修订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健全全员育人、全程育人体制机制,统筹抓好学风建设、文化涵育、素质拓展等工作;深入实施“隆中山下党旗飘”工程,凸显明志行动、躬耕行动、致远行动的育人实效;继续深化“隆中诸葛读书工程”,狠抓学生考研工作,开展为毕业生赠书活动;深化“五个校园”建设内涵,大力推进志愿服务活动;探索心理健康教育新途径;完善资助工作体系;推动学生事务信息化平台建设;开展公寓文化建设年活动,建立健全优秀教职工联系学生寝室制度;开展在校生满意度调查;加强政工队伍建设,开展辅导员校内交流轮岗工作。(3)继续完善招生宣传工作责任单位领导下的站长负责制;加强就业指导,完善就业工作体系,拓展就业渠道,提升就业质量。

7、加强社会服务。(1)强化干部教师“以服务求发展,以贡献求支持”的责任意识,积极对接汉江生态经济带开放开发战略,不断拓展服务地方领域,有效支撑“两个中心、四个襄阳”建设。(2)持续开展教师“三进”活动,同时支持教师赴行业企业锻炼提高;完善扶持性政策,加快产学研用一体化进程;整合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力量,加强新型智库建设和地方经济社会文化历史研究;探索建立学科平台对外共享机制。(3)突出附属医院(市中心医院)在办学体系中的重要作用,支持建设汉江流域医疗中心,不断提升医疗救护综合实力。(4)支持工研院建设,打造科技创新增长点。(5)扎实做好精准扶贫工作。(6)筹备举办第四届汉江论坛。

8、加强开放办学。(1)深化校地校企合作,拓宽科技联合攻关、项目联合申报、科技成果转化等渠道。(2)加强与省市两级党委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的沟通协调,争取社会各界对创建工作的更多支持。(3)优化与部属高校对口支持合作机制,细化帮扶领域,实化帮扶措施,凸显帮扶成效。(4)规范实施中外合作办学本科项目,认真做好留学生学历教育工作。(5)加大教师境外研修和交流力度,努力拓展国际视野。(6)加强资产经营公司工作,拓展市场化渠道,凸显经济效益。

9、加强内部管理。(1)以大学章程为统领,健全管理制度体系,提高依法治校水平。(2)强力推进“十三五”规划的分步实施并取得实效。(3)有序推进学校综合改革工作,实施二级学院(部)和党政机构调整改革,深化后勤管理体制改革,探索开展新机制“试点学院”综合改革。(4)实化履职尽责管理,完善以绩效考核为导向的目标管理体系及考核办法,加大核心指标考核结果适用力度。(5)学习贯彻省委组织部、省编办等8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进一步保障和落实用人主体自主权的指导意见》文件相关精神。(6)积极推进预算体制改革、财务规范管理和国有资产规范管理,提高资金资产效益。(7)健全内部质量控制体系,落实经济责任制,推动审计工作常态化。(8)理顺与临床学院的关系,健全相关体制机制。(9)全力维护校园安全稳定。强化安全稳定工作责任制,加强校园周边管理及内部综合治理;做好维稳工作,及时消除各类不稳定因素;深化文明校园建设,为申报全国文明单位创造条件。

10、提升服务水平。(1)完善校院两级教代会制度,推进校务政务公开,引导教职工积极参与学校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丰富教职工业余生活,落实教职工福利政策。(2)加强老龄工作,落实各项政策,健全帮扶机制,丰富文娱活动。(3)规范管理继续教育工作,积极拓展办学形式。(4)有序实施年度政府采购计划,提高采购工作效率。(5)推进智慧校园建设,完善网络安全保障体系。(6)加强图书情报工作,完善图书资料共建共享机制。(7)巩固扩大档案工作规范化管理AAA成果。(8)改革校医院管理和运行体制,提高基本医疗救护水平。(9)大力推进建华路校区开发还建房建设工作,切实维护教职工利益。(10)积极配合市政府做好学校整体迁建相关工作。

11、加强校庆筹备工作。按照“追寻历史足迹,讲述学校故事,总结办学经验,凝聚师生校友,汇集社会力量,共创美好未来”的工作思路,紧紧围绕校友工作、校史编纂、社会合作、形象展示等重点项目,加强统筹协调,扎实推进办学60周年校庆筹备工作。

各位代表,同志们:

在过去的一年里,我们高举创建综合性大学旗帜,攻坚克难,奋力作为,不断提升内涵建设和实力提升,基本完成了“十三五”规划的年度目标任务。2017年,是学校“十三五”规划推进年,是学校深化改革年,是学校作风效能建设年,各项建设发展任务依然繁重。让我们在学校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坚定信心,直面困难,锐意进取,创新作为,为加快建设地方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综合性大学而努力奋斗!

网站首页| 图片新闻| 组织机构| 工会职责|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 湖北文理学院工会委员会  版权所有

联系地址: 湖北省襄阳市襄城区隆中路296号  联系电话: 0710-3590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