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湖北文理学院工会委员会

电话:0710-3590737

邮编:441053

地址:湖北省襄阳市襄城区隆中路296号

你当前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信息公开
一届四次教代会:学校工作报告
作者:管理员   录入时间:2016/01/16 16:16:42
来源: 校工会    上传时间:2016-01-16

高举旗帜  深化改革  强化举措

加快建设地方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综合性大学

——在湖北文理学院第一届教职工代表暨工会会员代表大会

第四次会议上的工作报告

(2016年1月16日)

校 长  丁世学

 

各位代表,同志们:

现在,我向大会做工作报告,请予以审议,并请各位特邀代表和列席代表提出意见。

一、2015年工作回顾

2015年,是学校“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学校党委、行政团结带领广大师生员工,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统领,围绕创建综合性大学的战略布局,创造性地贯彻落实首次党代会的决策部署,学校内涵建设扎实推进,办学实力稳步提升,支撑保障更加有力,党建工作卓有成效,全面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各项事业呈现稳中有进发展态势,为加快实现创建工作“两步走”发展战略奠定了良好基础。

1、人才培养改革不断深化,教育教学质量明显提高。(1)协同培养体制机制日趋健全,建立协同培养单位38个、实习实训基地125个,校内协同体系基本建立,与校外协同培养关系趋于紧密。(2)专业结构持续优化,本科专业增加到54个,工科专业的年度招生专业占比和新生占比均达到38%。(3)专业建设路径得到拓展,国家和省级专业综合改革类项目达到10个,15个专业的优势特色初步形成,3个专业群实施转型发展,2个专业启动“五年一体化”联合培养。(4)课程建设扎实推进,年度立项建设及验收课程128门、特色教材和立体化教材135门。(5)实践教学改革成效突出,立项及验收实践教学基地15个,新增省级重点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学生参加集体实习的比例超过70%。(6)教学管理改革不断深化,19个专业实现大类招生,网络优质课程资源纳入选课范畴,“听课研课”及主题教研活动富有成效。(7)质量保障体系趋于完善,以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精神为指导,大力推进教学督导、教学评估、档案检查、基本数据采集等工作,质量监控更加规范有序。(8)人才培养改革成效可喜,全年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形成各类成果165项,获得省级及以上学科竞赛奖励203项,其中国家级奖励55项,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一等奖实现历史性突破。

2、特色发展路径不断明晰,学科整体实力有效拓展。(1)大力推进学科建设精准对标和特色发展,以优势特色学科群建设为龙头、重点(培育)学科建设为支撑、优势特色学科方向和学科领域建设为基本单元的学科建设体系初步建立。(2)优质学科资源有效整合,机电汽车学科群和食品新型工业化学科群、文学与文化传播学科群分别获省级、校级优势特色学科群立项建设。(3)平台建设成效明显,食品科学与工程等10个学科平台建设快速推进,材料科学与工程等6个学科汇聚效应日益突出,项目、成果、团队培育和产出的环境条件大幅改善。(4)开放基金项目有序实施,全年设立开放基金140余万元,立项资助开放基金项目117个,凝聚科研力量作用明显。(5)学术交流活动频繁,全年承办举办省级以上高层次学术会议10余场次,知名专家来校讲学40余场次,学科知名度和学术影响力不断提升。(6)全程联合培养研究生工作扎实推进,新一轮研究生教育如期开班,毕业论文开题预答辩工作高质量完成,学生赴国外知名大学游学计划圆满实施,研究生创新基地建设得到加强,2个省级研究生工作站顺利获批。

3、科研工作政策不断完善,科技创新能力稳步提升。(1)推进科研管理体制改革,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科技工作的意见》和系列配套政策,着力转变科研管理方式,优化科研运行机制,质量规模效益协调发展的科研工作导向不断明晰。(2)科研项目立项再续新高,全年获批国家级项目17项,省部级项目30项,市厅级项目69项,实现项目经费431.8万元,项目层次和质量均有明显提升。(3)科技成果奖励取得新突破,经不断强化科技成果先期培育,全年获得省级科技成果奖励5项(含合作申报2项),市厅级科技成果奖励19项;其中,由我校独立申报的省级科技成果二等奖实现可喜突破。(4)既有项目管理与结题工作扎实推进,全年督促办理科研项目结题70余项,一定程度存在的“重立项轻结项”问题得到有效解决。(5)论文发表和专著出版取得新成绩,全年共发表高水平论文(作品)840余篇(幅),出版著作26部,教师学术成果开始登上《美国化学会志》和《物理评论(B)》等国际顶级学术期刊。(6)专利工作再创新高。全年获授权发明专利7件、实用新型专利56件、软件著作版权登记14件,师生发明创造热情高涨,为我校历史最好成绩。

4、人才工作力度不断加大,创建主体作用日益凸显。教师队伍建设“一号工程”持续推进。(1)加大教师培养力度,全年组织教师参加国内外骨干访学、单科进修、短期培训等140余人次,13名教师赴境外研修;青年教师博士化工程深入实施,16名在职教师加入博士(后)行列。(2)调整人才政策,创新工作思路,有效应对引才工作激烈竞争形势,全年签约引进教授博士20人,其他教师教辅人员31人,学科需求契合度不断提高。(3)推进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申报新增湖北省“百人计划”创新人才和“楚天学者”3人;聘任荣誉(客座)教授和“隆中学者”11人。(4)加强人才管理工作,严格组织实施各类高层次人才聘期考核工作,促进了年度目标任务落在实处。(5)改进人才服务工作,全年争取省市人才工作政策资金325万元,及时落实人才资助经费及配套经费,加强探访慰问和人文关怀,有效稳定了人员队伍。(6)深化教师职称评审改革,继续开展学术成果相似性检测,重成果质量的政策导向进一步确立,27名教师晋升高级专业技术职务。(7)健全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制定出台并深入宣传《湖北文理学院教师守则》,争做“四有”好老师正在成为大家的共同追求。

5、学生教育管理不断加强,立德树人任务落在实处。出台《关于深入实施大学生“隆中山下党旗飘”工程的意见(试行)》,统领我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突出学生党建的龙头作用。(1)思想引领工作扎实推进。广泛组织宣讲国家“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深入开展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等主题教育活动,大力推进文明班级、文明寝室、文明社团、文明大学生创建活动和“学在隆中”明志教育活动。广大学生普遍关心国家大事,关注社会发展,心向未来美好。(2)校园文化活动异彩纷呈。“社团建设年”活动顺利实施,文化艺术、学术科技竞赛、“青年书香号”创建、校园“三走”等活动内容丰富,主题鲜明,“五个校园”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全年共有20项学生工作获得省级以上表彰奖励,学生周末志愿服务、格桑花支教团队等再次榜上有名,学校入选首批50个全国学雷锋活动示范点单位。(3)坚持以人为本,认真落实各项资助政策,扎实做好各类困难学生帮扶工作。全年发放各类奖助学金1800余万元,受益学生超过10000人次。(4)政工队伍建设不断加强,举办政工沙龙16期,组织69人次到部属高校参加系统性学习培训,职业化和专业化水平实现新提升。(5)加强招生就业创业工作。超额完成招生计划300余人,文理科录取线保持较大优势;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和创业率分别达到93.27%、3.16%;成功获批湖北省“众创空间”和全国KAB创业教育基地。

6、开放共享机制不断优化,服务社会能力逐步增强。(1)积极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横向科研工作稳步推进,全年签订科技合同178项,实现项目经费4100万元;其中与地方行业企业联合开展科研项目26个,落实资金2600余万元。决策咨询服务持续开展,一批围绕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问题的调研咨询报告被政府部门采纳,荣获省级科技思想库优秀决策咨询成果评选活动优秀组织奖。科技成果转化实现突破,全年先后有6项科技成果进入量产阶段,产生良好经济效益。(2)加大对外合作交流力度。中外合作交流本科办学项目实施情况良好,年度招生57人;近50名师生赴境外国家和地区学习培训;40余所兄弟高校先后来校考察交流,共享建设发展经验;成功举办第二届汉江论坛,汉江流域大学联盟如期成立,协同推进汉江流域生态经济带开放开发战略的研究机制初步形成。(3)大力支持工研院建设发展,新增研发基地面积5.8万平方米,获批建设资金和运转经费3150万元,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授权专利8项,联合研发工作效益明显,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能力不断增强。

7、学校内部管理不断创新,支撑保障能力又有提高。(1)学校“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已初步完成,正在广泛征求意见,认真修改完善,在组织召开专门教代会审议通过之后,将立即分解年度目标任务并强力付诸实施。大学章程顺利通过省厅审核,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取得新进展。坚持和完善校院两级教代会制度,教职工参与学校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渠道不断拓宽。(2)加强办学资金筹措,实现事业收入4.97亿元,支撑大学创建能力明显增强。大力改善办学条件,新增固定资产4880多万元,资产管理工作得到主管部门肯定。高度重视民生工作,积极落实国家政策,教职工收入水平稳步提升。附属医院(市中心医院)事业快速发展,有效支持了医学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注重数字化校园建设与维护,校园网服务水平质量稳中有升。图书资料继续增量提质,知网数据库和超星移动图书馆得到广泛应用。后勤改革成效进一步显现,服务保障能力不断增强。内保工作日趋规范,校园及周边环境整治效果明显。(3)重视内部审计工作,全年组织审计489项,审减金额3100余万元;改进招投标工作,全年组织招投标29项,节约资金近100万元。及时改进和加强继续教育工作,办学活动步入规范轨道。关心离退休老同志生活,全面落实各项政策待遇,有力促进了和谐校园建设。学报围绕“特色”下功夫,办刊质量不断提高。圆满完成学校2014年年鉴编纂工作和干部档案专审工作,档案工作顺利通过湖北省AAA复查。校医院全年接诊7500人次,如期完成学生体检工作。

8、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水平不断提高,政治保障坚强有力。(1)加强思想建设。落实校院两级党委中心组学习制度,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牢牢把握学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坚定了社会主义办学方向。(2)加强组织建设。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完善二级学院党政联席会议制度,治理体制机制科学规范;强化基层党组织党建工作责任,扎实开展“一述两评”工作,继续深化“三服务一立功”主题实践活动,持续推进“双带头人”培育工程,基层党组织凝聚力不断增强,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成效明显,学校荣获省属高校“五好”领导班子创建工作先进单位。(3)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干部教育培训内容丰富,有效拓展了干部视野,提高了队伍素质;调整交流处级干部20人次,保证了工作需要,落实了相关政策。(4)加强作风建设。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委部署,扎实开展“严明政治纪律、严守政治规矩”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明确干事创业准则,划定为官律己红线,提升了干部修为。(5)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认真落实党委主体责任和纪委监督责任,强化党风廉政建设,完善廉政风险防控体系,及时查处了违规违纪行为。(6)加强统战工作。积极引导学校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立足本职岗位,积极发挥作用,有力支持了学校建设发展。(7)加强精神文明创建和新闻宣传工作。大力推进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校园环境文明和谐,学校第四次获评湖北省文明单位;注重总结凝练学校建设改革发展成绩,人民网、中国教育报等主流媒体广为宣传,提高了学校声誉;加大网络舆情监控力度,及时有效化解了舆论危机。

各位代表:

2015年学校事业发展所取得的成绩,是省、市两级党委、政府和主管部门、社会各界关心支持、指导帮扶的结果,更是全校师生员工团结奋斗、努力拼搏、无私奉献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学校,向全校师生员工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到,学校工作还存在很多不足,与实现大学创建的目标任务及广大师生的期望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主要是:综合改革推进力度不够,事业发展活力还显不足;影响创建目标实现的瓶颈因素尚未得到破解,相关方法路径有待深入研究拓展,等等。对于这些问题,学校将在今后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

各位代表:

“十二五”规划已告结束,“十三五”规划实施在即。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将深入践行十八届五中全会确立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遵循高等教育发展规律和国家以及湖北省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精神,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秉承“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校训精神和“敢为人先,乐于奉献”的优良传统,高举创大旗帜,坚定信心信念,集中力量智慧,强化发展举措,加快内涵建设,全面提升实力,尽快更名大学,加快建设地方特色鲜明的应用型高水平综合性大学。

二、扎实做好2016年工作,努力扩大创建成效

(一)指导思想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十八大以来的全会精神,高举创建综合性大学旗帜,紧紧围绕加快内涵建设和实力提升工作主线,推进重点领域改革,有效释放发展活力,致力破解瓶颈障碍,切实扩大创建成效,为落实学校“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开好局、起好步。

(二)主要工作目标

1、应用型人才培养改革落细、落小、落实,本科教学审核评估的重点——人才培养目标的达成度及适应度、保障度、有效度、满意度达到良好以上水平。力争获批湖北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以上。

2、硕士学位授权单位获准立项建设。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申报获批省级重点(培育)学科,力争食品新型工业化学科群获准省级优势特色学科群立项建设。

3、获批国家级科研项目15项以上,省部级科研项目30项以上;获批省部级科研成果奖4项以上,国家级科研成果奖争取实现突破。科技经费结构优化,质量提升。

4、引进博士教授35人以上,与重点学科的契合度达到70%以上,新增高层次人才工程人选2人以上;学科带头人实质性引进工作实现突破。

5、足额完成年度招生计划,确保录取分数线保持在同类学校前列,本科生报到率超过97%。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超过90%,毕业生自主创业率超过4%。特色校园文化建设成果获得国家级表彰。

6、完成院系调整工作。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

7、完成智慧校园管理应用系统建设阶段性目标任务。

8、实现事业收入5.2亿元以上,教职工收入稳步增长。

(三)主要工作任务

1、以审核评估为指针,统筹推进以评促建工作

(1)学习贯彻评估精神。组织各级领导干部、管理人员和广大师生认真学习《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方案》,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审核评估的精神内涵。科学制定迎评工作实施方案,认真落实“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方针,对照审核评估指标体系,全面开展自查,找准薄弱环节,加大建设力度,统筹推动学校办学定位与目标、师资队伍、教学资源、培养过程、学生发展、质量保障等工作再上新台阶。

(2)突出人才培养中心地位。完善和落实应用型人才协同培养体制机制。进一步优化专业结构比例和招生人数比例。重点支持优势特色专业的特色建设与发展,加强专业综合改革和专业品牌建设,积极培育和申报高水平教学成果奖。加强教学资源特别是优质和特色资源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支撑度。落实实验室建设与管理质量标准及考核办法,改善校内外实践实验教学条件。完善教学管理制度规范和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强化教学改革项目绩效考核,加强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和本科教学基本状态数据采集及应用。

(3)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以高端学术领军人才引进和中青年教师培育为重点,以优化结构提高质量为核心,努力建设高水平教师队伍。强力推进“高端人才集聚计划”,加强国家“千人计划”、省“百人计划”和“楚天学者”等人才工程的引进、培育力度。优化海内外优秀人才引进机制,加快造就学术领军人才和团队,实质性引进学科带头人,切实发挥他们的引领和带动作用。着力实施“隆中英才”计划,完善人才工作政策,建立优秀人才选拔和跟踪培养制度,增强引才聚才吸引力。立足调结构、提质量,通过引育结合,落实教授博士引进任务,加大“双师型”教师引进力度和教师境内外培训力度,着力提高教师能力素质,推动教师有序分流转向。完善新进人才聘期考核制度和教师培训管理制度,引导教师加强职业规划,积极融入学校发展。

(4)服务学生成长成才。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进一步健全全员育人体制机制,不断加强和改进学生教育管理与服务工作。深入实施“隆中山下党旗飘”工程,有效丰富平台载体,突出活动的针对性、教育性和实效性,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不断提升思想道德素质。切实加强学风建设,组织开展“班集体建设年”系列活动,积极培育卧龙英才先进典型,努力形成“学在隆中”校园文化风尚。扎实推进“五个校园”建设,着力打造校园文化特色,进一步扩大学生周末志愿服务等品牌活动的社会影响。汇聚多方政策和力量,积极做好经济资助、心理健康教育和各类困难学生的帮扶工作。改进招生宣传工作,加强政策与形势研判,优化招生宣传措施,切实提高生源质量。加强毕业生就业指导,不断提高就业率和就业质量。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学生教育管理的制度建设、队伍建设和信息化平台建设,发挥好微信、微博等新媒体作用。

2、以学科建设为龙头,统筹推进内涵建设工作

(1)加强学科建设。加强顶层设计,实施院系调整,整合学科资源,着力完善学科群、重点学科、学科领域三级学科体系。优化体制机制,推进立项先行、效益监督、滚动建设的运作模式。加强优势特色学科群、重点(培育)学科的建设,大力培育特色学科方向(领域),调整学科(群)的校内空间布局。落实学科建设基础性任务,将学科建设服务人才培养成效纳入考核范围,认真落实学科(群)教育质量提升计划。加强学科团队的凝聚和培育,不断提升队伍合力。建设学科平台项目库,打造集成式跨学科大平台。改进开放基金项目实施办法,有效汇聚资源,提升创新水平。完善学科考评机制,突出学科建设绩效。出台学科群首席负责人、学科负责人、学术带头人遴选与考核办法,完成新一轮人选评聘工作。立足支撑和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重大战略,打造学科特色领域,争取重大专项资助。全力推进硕士授权审核准备工作,组建工作专班,优化方法路径,确保申硕工作取得实效。

(2)加强科技创新。全面落实《湖北文理学院关于进一步加强科技工作的意见》精神,努力提升科技创新水平。加大资金投入,设立教师科研能力培育基金、科技创新团队培育基金、专利基金、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等,完善管理办法,强化绩效考核。加快平台建设,重点支持纯电动汽车电力系统设计与测试、能源光电子柔性化制造、食品科学与工程等学科建设工作。加强应用型研究,深化校企技术攻关合作,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政策,重视知识产权成果保护,鼓励教师科技创新创业。加强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提升政策建议和决策咨询能力。完善科技政策体系,创新科技工作组织管理模式,改革科研考核评价机制。加强学术道德建设,严明学术纪律。

(3)加强社会服务。强化全校干部教师“以服务求发展,以贡献求支持”的意识。围绕地方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和企业技术改造,积极参与各类产学研合作战略联盟。瞄准经济建设主战场,支持教师主动寻求横向科技项目,围绕行业企业关键性技术开展科技攻关合作。积极推进汉江流域大学联盟建设,汇聚优质资源,主动对接襄阳汉江流域中心城市建设和汉江流域生态经济带开放开发等重大战略,广泛开展应用性研究,提供高水平决策咨询服务。持续开展“千名教师进企业进社区进乡村”活动,引导教师立足学科专业优势,深入了解和有效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突出附属医院(市中心医院)在办学体系中的重要作用,支持附属医院三甲医院复评迎检工作,建成并投入使用东津新院区,加快汉江流域医疗中心建设步伐,不断提升医疗救护综合实力。

3、以管理创新为驱动,统筹推进各项改革工作

(1)组织实施院系调整。按照“五个有利于”的原则,即①有利于学科整合,促进学科专业集群发展,形成学科专业特色,产生新的学科专业增长点②有利于整合办学资源,提高办学效益③有利于实行分类管理,激发办学活力④有利于促进教师的学科专业定向与专业发展⑤有利于形成综合性大学的学科架构,对学校现行教学科研机构设置进行调整,着力优化学科专业布局和办学资源配置,为有效破除制约学校发展的障碍性因素,建立以学术和质量为导向的开放竞争发展机制,加快内涵建设和创建步伐,奠定良好基础。

(2)推行人事分配制度改革。深入推进人事聘用制度改革,实行教师全员聘任,探索教师分类管理,建立评聘分开、能上能下的评聘和考核体系。深化绩效工资分配制度改革,创新高层次人才薪酬管理办法,发挥绩效工资激励作用。加强非教师队伍建设力度,根据人尽其才的原则,促进管理人员合理流动。根据上级统一部署,积极推进学校养老保险制度改革。

(3)深化学校治理结构改革。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修订完善党委全委会、常委会和校长办公会议事规则。广泛宣传和贯彻实施大学章程,完善以章程为核心的制度体系,规范权力运行,推进校务公开,加强法治文化建设,积极参加全省依法治校示范校创建活动,全面落实依法治校。健全以学术委员会为核心的学术管理体制和组织架构,充分发挥学术委员会的重要作用。推进民主管理,健全完善党代会、教代会、学代会和民主党派等参与学校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形式和机制。深化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改革,强化职能部门规划指导和协调服务职能,切实扩大二级学院办学自主权,落实二级学院办学主体地位和主体责任。

(4)推进几项专项改革。启动试点学院改革,支持试点学院在学生招录与选拔、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教师遴选、考核与评价及学院内部治理结构等方面积极探索实践。改进全校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制机制,成立创新创业教育学院,完善配套政策,强化运行成效。依托附属医院(市中心医院),改革校医院管理和运行体制,提高基本医疗救护水平。

4、以中央精神为统领,统筹推进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

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要求,扎实推进学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为大学创建工作提供坚强保证。(1)加强思想建设。通过校院两级党委中心组学习、干部培训、党员教育、党组织生活等形式,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党的十八大及历次全会精神,加强理论武装,坚定理想信念,增强政治自觉。(2)加强组织建设。重视中层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开展新一轮干部调整交流工作,提高选人用人科学化水平,彰显正确用人导向。加强党务工作队伍建设,办好“书记沙龙”活动,深化“双带头人”工程。加强党员队伍建设,搞好党员教育培训和日常管理,不断提高党员发展质量。深化“三服务一立功”活动,推进服务型党组织建设。(3)加强作风建设。巩固和深化“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成果,抓好整改立规工作。努力扩大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委六条意见精神成果,坚决查处违规违纪问题。加强校院两级民主集中制建设,提高民主决策水平。认真落实领导干部联系基层、联系和服务师生制度。适时推进学校公务用车改革。(4)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认真学习贯彻《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增强党员干部拒腐防变意识。强化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健全廉政风险防控体系,明确各级领导班子、主要负责人和领导干部的责任。准确把握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加大监督执纪问责力度,督促党员领导干部把守纪律、讲规矩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切实规范权力运行。开展专项整治,着力解决党员领导干部中存在的庸懒散软问题。(5)加强制度建设。强化基层党组织党建工作责任,优化党建工作考评机制,深入开展党建工作“一述两评”。以干部履职守规为重要抓手,明确岗位标准和要求,推行清单式管理,引导干部干有目标、行有遵循。建立从严从实管理监督干部制度体系,促进干部清廉为官、事业有为。(6)加强统战工作。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统战工作会议精神,加大“四个纳入”落实力度,统筹抓好对党外知识分子的政治引导工作,发挥他们在创建实践中的积极作用。

各位代表,同志们:

在过去一年里,广大教职工以大学创建工作为主线,攻坚克难,奋力作为,推动学校内涵建设工作迈出了坚实步伐。新的一年里,“十三五”规划蓝图即将全面铺开,建设发展任务依然繁重。面对高等教育日趋激烈的竞争态势,我们深感重任在肩。“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必须加快发展已成为全校干部师生的强烈共识。让我们在学校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全面贯彻落实学校首次党代会和“十三五”规划的战略部署,高举创大旗帜,推进重点改革,强化发展举措,锐意进取,奋发图强,为加快建设地方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综合性大学而共同努力奋斗!

网站首页| 图片新闻| 组织机构| 工会职责|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 湖北文理学院工会委员会  版权所有

联系地址: 湖北省襄阳市襄城区隆中路296号  联系电话: 0710-3590737